获奖者姓 名 |
获奖年度 |
获 奖 成 果 名 称 |
获奖者 身 份 |
获 奖 名 称 |
名 次 |
申莹莹 |
2007 |
西周早期甬钟双音与周族“四声”问题探讨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张景辉 |
2007 |
仙阁初闻乐歌声——登州文会馆对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王先艳 |
2007 |
试论鼓吹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状况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宋歌 |
2007 |
新发现有关吴伯超的资料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张玉雯 |
2007 |
跨文化音乐创作的多重认同——哈里姆·埃尔——达巴的古筝作品《尼罗河上得卡拉布沙神庙》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陈楠楠 |
2007 |
再看普罗科菲耶夫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段蕾 |
2007 |
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浅析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新华 |
2007 |
歌剧《领事》的深层寓意诠释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袁昱 |
2007 |
燕京大学音乐系初步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崔萌 |
2007 |
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万晶晶 |
2007 |
周树安艺术歌曲集分析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崔燕琳 |
2007 |
“持续音文化”的一角——欧洲民间乐器“赫迪赫迪”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大庆 |
2007 |
论台湾校园歌曲发展及艺术特征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陈心杰 |
2007 |
“似花还似非花” ——记德裔作曲家华丽丝和她的中国情结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周辰 |
2007 |
从《闲居吟》到《姑苏春晓》——四首苏南风格专业创作的二胡曲的比较与思考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黄予戈 |
2007 |
“有限与无限”的二律背反——对斯克里亚兵《第五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学分析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刘晓倩 |
2007 |
读《中国口琴界》——本深受历史背景影响的民国期刊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王魏璇 |
2007 |
李抱忱30年代的音乐教育活动探析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纪露 |
2008 |
从阿多诺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批判谈起——对《新音乐哲学》的再思考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周辰 |
2008 |
对《二泉映月》不同音响版本四级音演奏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李凤凤 |
2008 |
论阿金·尤巴歌剧《夏卡》中的交叉音乐文化创作特征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喻宇 |
2008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论商軮的音乐美学思想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张寒冰 |
2008 |
童斐音乐教育浅论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晋瑾 |
2008 |
兼收并蓄 推陈出新——关于“坠子皇后”乔清秀起腔、平腔部分的典型曲调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赵春婷 |
2008 |
从三本明代太监所辑琴谱集看明代宫廷琴乐的演变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李博丹 |
2008 |
黑龙江省鹤岗市桦椿村基督教主日仪式考察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维 |
2008 |
以禅宗角度试析袁宏道的“真声”命题——从《叙小修诗》谈起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杨毅鹭 |
2008 |
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记柯政和及其普及音乐教育的活动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陈楠楠 |
2008 |
也谈“音心对映”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郑怡瑶 |
2008 |
《音乐界》杂志之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斯文 |
2008 |
井陉拉花音乐调查报告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秦璇 |
2008 |
论达尔豪斯的音乐批评观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崔燕琳 |
2008 |
蒙德古河畔寻访:三个发杜(Fado)演出现场的音乐民族志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赵宇欣 |
2008 |
五幕乐剧《西施》之综合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六届论文评奖暨第二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元媛 |
2009 |
海因里希-许茨及其《圣谐曲》初探——从《圣谐曲》(Ⅱ)探析海因里希-许茨的创作特征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王蓁 |
2009 |
当下榆林丧葬仪式音乐的多维度分析——以两个个案为例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毕琨 |
2009 |
“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再谈古琴美学中的“移情”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张玉雯 |
2009 |
参加生田流日本筝暑期学习后的思考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张春蕾 |
2009 |
曲牌[柳子]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何硕 |
2009 |
齐尔品《七首中国民歌》的探索与创新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祈斌斌 |
2009 |
“中国乐派”的倡导者——20世纪20年代傅彦长音乐艺术观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谢佳音 |
2009 |
威尼斯wns8885556眼中的“非洲钢琴艺术”——以加纳作曲家曼纽尔·吉玛·拉比的钢琴作品《莲花》为例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董晓明 |
2009 |
礼乐制度的形成及成因再探讨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赵宇欣 |
2009 |
感受智者的思想之旅——沈知白音乐贡献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张媛 |
2009 |
论音乐表演中的浪漫诠释与学术重建——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No.1的版本比较与思考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冕 |
2009 |
杜威美学思想的音乐美学阐释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荣蕙荞 |
2009 |
鲁西南鼓吹乐曲《三音开门》及其艺术特点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吴娱昊 |
2009 |
河北省广宗县太平道乐考察报告及若干思考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王魏璇 |
2009 |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哈利路亚》合唱的对比分析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杨毅鹭 |
2009 |
论斯特拉文斯基对瓦格纳的批判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七届论文评奖暨第三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孙 璐 |
2010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版与2001版“中国”条目比较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荣蕙荞 |
2010 |
民间鼓吹乐曲《凡字调》及其曲名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赵 亮 |
2010 |
拉罗汤加岛(Rarotonga)传统鼓乐的生存现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刘 颖 |
2010 |
汤加记谱法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王斯文 |
2010 |
《北平晨报》音乐信息整理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银卓玛 |
2010 |
藏族“拉伊”的演唱中曲调的变异性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滕 祯 |
2010 |
关于大理洞经音乐表演及记谱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李 墨 |
2010 |
琵琶谱《文板十二曲》解读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范冰洁 |
2010 |
论德彪西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声乐套曲《马拉美的三首叙事诗》为例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 蓁 |
2010 |
毛利“冬嘎普罗”器乐文化的田野调查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张斯絮 |
2010 |
琵琶新语,瞬息万变——秦文琛新作《琵琶辞》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优秀奖 |
黄 赛 |
2010 |
三维模式中的瑞典Nyckelharpa琴研究——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人体验和创造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优秀奖 |
宋 扬 |
2010 |
风的幻像——迪特·马克交响乐《Angin》的文化美学阐释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易 桦 |
2010 |
从埋没到复兴————巴赫音乐的历史境遇探析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秦 璇 |
2010 |
乐与诗的疏离————谈齐尔品为中国诗词《将进酒》配曲的文化误读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宁 珂 |
2010 |
河北省任县北定村“西顶圣母”庆典仪式及其音乐初探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八届论文评奖暨第四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陈方圆 |
2010 |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评<六朝音乐文化研究》 |
研究生 |
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音乐评论征文比赛 |
二等奖 |
张斌 |
2010 |
《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原始与先锋的融合——谭盾民族管弦乐作品<火祭>的个案剖析》 |
研究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 第六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徐小平奖”论文评选 |
一等奖 |
藤祯 |
2009 |
《刀郎木卡姆的变异型态及其深层结构研究》 |
研究生 |
“首届全国音乐分析论文比赛”博士生 |
三等奖 |
袁昱 |
2010 |
《燕京大学音乐系历史研救》 |
研究生 |
第六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硕士组 |
一等奖 |
孙敬慧 |
2010 |
《对外文化交流视野中的世界民族音乐》 |
研究生 |
黑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学术研讨会 |
一等奖 |
张璐 |
2007 2007 2008 |
1.对当代“原生态”音乐的几点思考 2.采菊东篱下,悠然他留人 3.坚守中的开放与开放中的坚守——以云南他留人现存的两种民俗文化与民间音乐为中心 |
研究生 |
首届全国音乐传播文论征集活动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五届论文评奖暨第一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中国少数民族学会第二届“学会杯”论文评选 |
三等奖 鼓励奖 一等奖 |
张璇 郑大玮 高雪 庄思聪 王璐 马东毅 金丽娃 |
2010 |
《乐之瑶池——2011年首届全国现代音乐训练营》 |
本科学生 |
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第五届年会全国大学生艺术项目创意策划大赛 |
最佳行业潜质奖 |
杜浚歌 张倩 钱坤 李彤彤 |
2010 |
苗疆奇情——魅力苗疆之西江千户苗寨体验之旅 |
本科学生 |
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第五届年会全国大学生艺术项目创意策划大赛 |
二等奖。 |
杜浚歌 张倩 钱坤 李彤彤 |
2010 |
苗疆奇情——魅力苗疆之西江千户苗寨体验之旅 |
本科学生 |
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第五届年会全国大学生艺术项目创意策划大赛 |
二等奖。 |
刘晓倩 |
2011 |
对印度瓦拉纳西‘Ganga Aarti’仪式音乐的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吴娱昊 |
2011 |
《对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的探究与思考》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一等奖 |
郝苗苗 |
2011 |
从近五年美国期刊《民族音乐学》分析世界音乐研究动态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黄予戈 |
2011 |
论人、声、境的相互关系——对美国的哈丹格尔演奏家洛丽塔·凯莉(Loretta Kelley)的专题研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张春蕾 |
2011 |
《<图尔奈弥撒>的混杂型风格解读及对其诞生的思考》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孙璐 |
2011 |
《实证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双重超越——对麦克莱瑞<卡门>一书的解读》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二等奖 |
江欣城 |
2011 |
技炫四海 琴韵千秋——论19世纪欧洲小提琴炫技学派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牛蕊 |
2011 |
从漂泊的“无根者”到中国早期专业音乐的“拓荒者”——俄侨音乐家嘉祉、托诺夫在华音乐史料述评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冕 |
2011 |
《超越死亡的反叛————对萨义德<论晚期风格>的解读与思考》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杨辰 |
2011 |
《郑国音乐生活——个对于春秋时期祭祀、流行与民间音乐的探索》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王玥 |
2011 |
《邢台回族聚礼仪式音乐及其宗教音乐观》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三等奖 |
董晓明 |
2011 |
再谈《古今乐纂》“汉乐坐部”史料中的问题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宁颖 |
2011 |
跨界民族语境中的“盘索里”表演——中国延边与韩国传统说唱音乐表演的历时性比较研究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程乾 |
2011 |
魏晋文人音乐观念的构筑与践行探幽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王慧 |
2011 |
《吐鲁番木卡姆》节奏模式研究——以《潘吉尕木卡姆》为例 |
研究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陈音璇 |
2011 |
《从<孔乙己>谈新时期女小生引领的越剧改革》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赵薇 |
2011 |
《保加利亚民间女声合唱音乐特征的文化渊源探究》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袁艺 |
2011 |
《似与不似之间——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与<浮士德>之关联的深思》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陈思羽 |
2011 |
《写实还是写意——从徐州汉画像石思考古代音乐史图像研究的几个问题》 |
本科学生 |
威尼斯wns8885556音乐学系第十九届论文评奖暨第五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 |
鼓励奖 |
黄宗权 |
2011 |
《李斯特画像中的“中国色”——评“李斯特钢琴马拉松”开幕音乐会》 |
研究生 |
“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演出有奖征文 |
二等奖 |
韩旭 |
2011 |
《钢琴魔王与交响乐的对话——评“李斯特钢琴马拉松音乐会之二”》 |
本科学生 |
“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演出有奖征文 |
二等奖 |
董瑞 |
2011 |
《一场平淡中充满“惊喜”的音乐会》 |
本科学生 |
“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演出有奖征文 |
三等奖 |
万晶晶 |
2011 |
《黑白键上的旋舞——记“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音乐会之一“疯狂的练习曲”》 |
研究生 |
“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演出有奖征文 |
三等奖 |
李木子 |
2011 |
《和大师一起领略王者之音——对“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音乐会之六、七、八、九”的观后感》 |
本科学生 |
“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演出有奖征文 |
三等奖 |
刘雅丹 |
2011 |
《狂想余音——“李斯特钢琴马拉松音乐会之五”的评论》 |
本科学生 |
“李斯特钢琴马拉松”系列演出有奖征文 |
三等奖 |
昌青 柴丹书 钱亿松 |
2012 |
《变化的魅力系列项目》 |
本科学生 |
2012全国艺术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意策划大赛 |
一等奖 |
马英俊 楚冰 武紫嫣 |
2012 |
《融——扬琴与电子管风琴经典作品音乐会》 |
本科学生 |
2012全国艺术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意策划大赛 |
三等奖 |
张绎如 |
2012 |
《京房六十律的思想基础及其历史影响》 |
本科学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三等奖 |
李壮 |
2012 |
《歌剧<苍原>研究》 |
本科学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二等奖 |
代媛媛 |
2012 |
《词调“又一体”结构研究——以<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碎金词谱>为例》 |
本科学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三等奖 |
梁晓镌 |
2012 |
《琴曲<潇湘水云>流变初探》 |
本科学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三等奖 |
张斯絮 |
2012 |
《当代中国三大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比较研究——从<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到<复兴之路>》 |
本科学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三等奖 |
武慧 |
2012 |
《石夫歌剧音乐创作研究》 |
研究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二等奖 |
陈晶 |
2012 |
《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以江南地区四所学校为例》 |
研究生 |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徐小平奖 |
二等奖 |